《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筆試大綱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是:現象是 ,原因是 。
②試對學生解題錯誤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和診斷。
4.案例分析題
下面是兩位初中化學教師講授“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實錄。
[張老師的教學實錄]
[提出問題]復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組合),引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生變化。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有沒有變化?
[作出假設]學生根據已有經驗,提出假設:(1)增加;(2)減少;(3)不變。
[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小組討論根據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組織交流、評價實驗方案,選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實驗1]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測量反應前后質量。
[實驗2]蠟燭燃燒,測量反應前后質量。
[進行實驗]依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和測定的實驗數據。
[匯報實驗結果]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對結果進行分析]
學生對上述現象產生如下的想法: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所造成的。”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因為反應中既沒有氣體參加,又沒有氣體生成。”
● 研究蠟燭燃燒反應的質量變化,應將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稱量。”
●“如果把蠟燭放在一個集氣瓶中點燃,塞上塞子再稱,質量可能就不變了。”
……
[重新設計并完成實驗]略
[得出結論]化學反應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保持不變。
[提出問題]實驗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意義?
[講述]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
[解釋]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也沒有增減。所以說,在化學反應的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等于反應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
[練習鞏固]略。
[李老師的教學實錄]
[問題引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是增加,是減少,還是不變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
[演示實驗]
●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密閉容器);
●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數據記錄,得出結論]在這兩個反應中,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不變。
[問題]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安徽馬鞍山當涂縣上半年(第二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結果公示
- 2025貴州遵義市正安縣第二批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資格認定名單及高中教師資格初審合格名單公示
- 2025福建廈門市翔安區教育局第二次教師資格認定通過人員名單公示
- 2025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縣教師資格認定人員公示(第二批)
- 上海市 2025 年上半年教資面試:時間、科目及大綱匯總
- 2025年上半年云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教育體育局第二次教師資格認定結果公示
- 2025上半年四川涼山州甘洛縣教育和體育局第二批次教師資格認定審核結果公示
- 2025年春季湖北咸寧市高中階段教師資格認定審核結果公示
- 2025湖南永州市市中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擬通過人員名單公示
- 2025年上·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面試)考試報名公告【上海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