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大綱
第三種題型:定義判斷。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概念的定義,然后要求報考者根據這個定義,從四個備選的事物或行為中選出一個最為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典型事物或行為。
例題:生態經濟的操作定義為,不破壞環境、不污染環境的經濟,不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基礎的經濟。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生態經濟的是
A. 某地利用開山伐樹籌集來的資金修建成馬路后,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B. 某市在發展煤炭經濟時注重改進技術、資源利用率,以保護并修復環境
C. 某村利用家畜—沼氣—經濟作物的沼氣工程發展當地經濟
D. 某鄉運用新型肥料和農藥發展魚藕混養模式,農民收成再創新高
解答:正確答案為C。A選項開山伐樹還是會對環境造成破壞;B選項政府是為了開發不可再生資源,不符合生態經濟的定義要求;D選項對農藥、肥料的過分依賴會破壞當地的水生環境和土地資源。
第四種題型:事件排序。每道題給出五個事件,每個事件是以簡短語句表述的,接著給出四種假定發生順序的數字序列,要求報考者選擇其中最合乎邏輯的一種事件順序。在回答問題時,要根據報考者的一般知識和對事件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做些補充或合理的假設,以填補缺欠的信息。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設來聯系和安排這五個事件的發生順序。
例題:(1)收集書籍 (2)購買材料 (3)打造書架
(4)雇用木工 (5)排列書籍
A.4-3-1-2-5 B.1-4-2-3-5
C.4-3-2-1-5 D.3-2-1-4-5
解答:此題的正確答案為B。收集書籍(1)-雇用木工(4)-購買材料(2)-打造書架(3)-排列書籍(5),這一順序相對于其他順序而言最為合理。
(五)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若干個問題,考生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才能從問題后面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例題:根據下表,回答①--②題
博物館四個入口處自動計數器的讀數
自動計數器在上午不同時間的讀數(人數) |
|||||
時間 入口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 |
7111 |
7905 |
8342 |
8451 |
8485 |
2 |
8432 |
9013 |
9152 |
9237 |
9306 |
3 |
5555 |
5921 |
5989 |
6143 |
6233 |
4 |
954 |
1063 |
1121 |
1242 |
1299 |
① 從上午7:00到11:00通過入口1進入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是
A.580 B.94 C.1374 D.1594
② 在上午7:00到8:00之間,通過人數最多的入口是
A.1 B.2 C.3 D.4
解答:題①應為8485-7111=1374,答案是C;題②比較兩數之間的差,差值的是入口1的兩個數,故答案是A。
四、申論介紹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要求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