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常識判斷:淺談偉大復興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習總書記談到,過去的中國,“雄關漫道真如鐵”;現在的中國,“人間正道是滄桑”;未來的中國,“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何習總書記要用這三句詩來描述我國呢?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經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社會動蕩、外族侵略、戰爭磨難,但中國人民始終自強不息、頑強斗爭,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看待當今中國,一定要深刻認識中國近代以后所遭受的民族苦難,一定要深刻認識這種長期的民族苦難給中國人民精神世界帶來的深刻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何為中國夢?習近平強調,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所以說,中國夢,既是國家的夢,也是民族的夢,但歸根結底,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中國夢”是國家情懷、民族情懷、人民情懷相統一的夢。習總書記指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目標追求,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如何實現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所謂中國道路,其具體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精神,意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力量,即為各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實現“中國夢”任重道遠,必須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例題: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下列關于這個夢想的解讀,正確的是( )。
①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②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將在本世紀頭20年實現
④需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答案】C。解析: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強調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①②④正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其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故③說法錯誤,應是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實現。故選C。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