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公共基礎知識政治考點——馬原備考之“唯心主義”
置身于森羅萬象的大千世界,無論是宇宙天體還是自然萬物抑或是人類社會,復雜多樣。若從哲學視角看待,世界萬物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物質一種是意識,物質與意識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就是無數哲學家在探討的問題,即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與意識或者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第一方面即何者為第一性,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即唯物主義,意識第一性,意識決定物質即唯心主義。第二方面即是否具有同一性,有即可知論,無即不可知論。而第二個問題是從屬于第一問題的。在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考試中會涉及到相關知識的考察,考察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觀點的辨別。今天淺談一下唯心主義的相關知識。
一、主觀唯心主義
1.知識點:人的意識具有第一性,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潛意識、靈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
2.案例解析:(1)英國哲學家貝克萊主張“存在就是被感知。”意思是一切物質存在都是我感覺到的,即人的主觀意識決定一切。
(2)中國古代思想家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意思是一切物質在心內,心內指的人的意識精神。
(3)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曾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對世界自己的認識,把人的認識置于第一位。
(4)西方數學家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認為我存在是以人的思考意識為前提的。
3.考法:給出案例區分是哪種觀點,一般做題兩步驟:第一步判斷意識具有第一性,第二步看人的主觀精神。
二、客觀唯心主義
1.知識點:認為客觀精神(如神、理念、精神等)當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是客觀精神的外化表現。
2.案例解析:(1)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在萬事萬物之前存在一種精神,即人之外的某種客觀精神。
(2)中國古代思想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即在萬事萬物之前理念已經存在,這種理念是獨立于人的天理。
(3)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意思是一切事物比如杯子電腦水等等都是某種“理念”的影子。
3.考法:理解考察,給出案例區分是哪種觀點,一般做題兩步驟:第一步判斷意識具有第一性,第二步看人之外的某種客觀精神。
三、試題演練
(單選)下面與我思故我在哲理一致的是
A. 存在即感知
B. 上帝創造世界
C. 存天理滅人欲
D. 信天命
答案:A。解析:A選項存在及感知意思是物質由人的思想感知到的,屬于主觀唯心主義,BCD中上帝、天理、天命都屬于人之外的客觀思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題干中我思故我在意為我的思維即人的意識為先,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所以答案選A。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年全國事業單位招聘信息匯總(4月16日)
- 2025中國地質調查局烏魯木齊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招聘工作人員公告(第三批35人)
- 2025年聊城市“水城優才·事編企用”儲備產業人才引進18人報名入口
- 2025湖南長沙市芙蓉區公開引進事業編制高層次人才適崗能力評價材料提交須知
- 2025人民網內蒙古頻道實習生招聘5人公告
- 2025陜西西北工業大學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光電對抗及仿真評估技術研究所非事業編制人員招聘1人公告
- 2025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招聘高校畢業生面試公告
- 2025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招聘應屆畢業生面試公告
- 2025民航博物館面向社會招聘應屆畢業生2人公告
- 2025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7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