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甘肅特崗教師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06.24)
31. 公元前 138 年起 ,漢武帝使張騫通西域,遣霍去病開河西 ,陸續置酒泉、張掖、敦 煌、武威河西四郡,徙民實邊,發展軍屯、民墾,促進了河西走廊由 的轉變,開拓了中西貿易的“ 絲綢之路”。
A. 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 B.農耕經濟向游牧經濟
C.農耕經濟向商業 D. 游牧經濟向商業
32.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指人類制造的機器所表現出的智能,最終目標 是讓機器具有像人腦一般的智能水平。那么,對它與人的意識之間的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A.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腦
B.人工智能將會大大超過人腦
C.人工智能將會產生自己的意識
D.人工智能與人的意識有本質的區別
33. “十一五”規劃追求“ 國富”,“十二五”規劃則追求“ 民富”,“十三五”規劃 則追求“美好生活”,“十四五”規劃則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追求“ 國富” 到強調“ 民富”,再到共建“美好生活”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辯證法角度講,體現了:
A.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物質決定意識,要求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C. 堅持發展的觀點,堅持理論創新
D. 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取得經驗
31.【答案】A 。解析:公元前 138 年(建元三年)起 ,漢武帝使張騫通西域 ,遣霍 去病開河西, 陸續置酒泉 、張掖 、敦煌 、武威河西四郡 ,徙民實邊 ,發展軍屯 、 民墾 , 促進了河西走廊由游牧向農耕的轉變,開拓了中西貿易的“絲綢之路 ”,隋唐時期陸上中西貿易“絲綢之路 ”達到繁榮的頂峰 。故本題答案為 A。
3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意識與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具有意識的特征 ,它 是一種沒有目的性 ,沒有計劃性的 ,人工智能是完全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工作 ,人工 智能的發展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人腦的進化以及發展 ,人工智能與人的意識有本質 的區別 ,D 項正確 ;人工智能不會成為人類智能 ,也不會成為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甚至取代人的意識,A、B 兩項錯誤;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C 項錯誤。故本題答案為 D。
33.【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事物的變化發展 。 唯物辯證法認為 ,事物是變 化發展的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從“十一五 ”規劃到“十四五 ”規劃 ,追求目標從 “ 國富 ”到“高質量發展 ”,體現了我國發展水平和人們的觀念是變化發展的,要用 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C 項正確, 當選 。題干并未涉及實踐和認識 、物質和意識之間的關 系 。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取得經驗 ,但不表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夠取得經驗 。ABD 項錯誤 ,不選 。故本題答案為 C。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