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題庫:行測每日一練常識判斷練習題4.21
【行測練習題】
1、下列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史實,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皖南事變②西安事變③八一三事變④盧溝橋事變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2、農業和土地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以下關于稅收土地等政策按照時間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A.兩稅法——租庸調制——一條鞭法——攤丁入畝
B.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 —耕者有其田—《中國土地法大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俄國農奴制改革—林肯頒布《宅地法》—日本明治維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
D.《氾勝之書》—《齊民要術》—《農政全書》—《農桑輯要》
3、選出下面文學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
A.《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亞是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
B.魯迅在《故鄉》、《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說里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C.《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都是山水游記
D.《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仙李白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中公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7年7月7日,華北日軍炮轟宛平城,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史稱“八一三事變”;1941年1月,國民黨軍隊伏擊新四軍,扣押葉挺,制造“皖南事變”。根據歷史事實的時間,本題選B。
2、【答案】C。中公解析:兩稅法唐中后期,租庸調制在隋代及唐前期;一條鞭法明代實施,攤丁入畝清代。故A錯誤;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抗日戰爭勝時期的方針,耕者有其田是1949年9月29日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提出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是在1947年頒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十一屆三中(1978)全會以后實施的。故B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又稱1861年改革;林肯頒布《宅地法》在1862年,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877年,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是中國1937年提出的口號,故C正確;《汜勝之書》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農書,《農政全書》北魏賈思勰所作,《農桑輯要》為元代著作,而《齊民要術》為明代徐光啟做。故D錯。
3、【答案】A。中公解析: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尼斯商人》是其代表作之一。因此A選項正確。《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記敘了作者從東京到仙臺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選項B將其歸為小說,是不正確的,因此排除B。《岳陽樓記》是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一般認為,范仲淹在河南省鄧州市寫的這篇散文,所以并未登上岳陽樓。不屬于山水游記,因此排除C選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詩圣杜甫的作品。D項也不當選。故本題答案為A。
更多試題盡在中公官方刷題APP,中公教育精挑好題,題題刷到點子上!
(責任編輯:李明)